2019年,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支持、中國疾控中心主辦的中國減鹽大會上將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明確為“9·15”減鹽周,集中向公眾傳播低鹽飲食知識,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踐行減鹽行動。
今年是第3個“9·15”減鹽周,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家行動辦公室制作了主題宣傳海報,繼續向公眾傳播“就要5克”減鹽理念和生活技巧,云南鹽業也加入倡導宣傳,倡導“人人行動 全民控鹽”,促進公眾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2021年“9·15”減鹽周主題海報
我國傳統的一日三餐習慣以主食為主并輔以可口的“下飯菜”,常常需要依靠醬油、黃豆醬、蠔油、味精、番茄醬等含鹽高的調味品,還有很多腌菜或醬制食品如咸菜、腐乳等佐餐小菜,即便是吃起來口感不咸,鈉含量也可能很高?,F在越來越多的人經常在外就餐或點外賣,而大多數餐館的餐食含油鹽量都比家庭自制食物高,不知不覺中導致鹽攝入量超標。
1.控干蔬菜罐頭、豆類罐頭的鹽水,并用清水涮洗,多吃新鮮蔬果;
2.烹飪時逐漸少放鹽,以讓味蕾慢慢適應;
3.用調料、香料、大蒜和檸檬等調味品替代鹽,使飯菜更美味;
4.餐桌上不放醬料和鹽罐,培養孩子少放鹽的習慣;
5.購物前查看營養標簽,選擇低鹽食品。

食鹽攝入過多易導致血壓升高,同時還會增加胃病、肥胖等疾病的患病幾率,也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風險。食鹽攝入過多還可能導致糖尿病、胃癌、骨質疏松、腎結石、哮喘等多種疾病發生。
對于兒童,食鹽攝入過多同樣具有危害,且年齡越小,傷害越大。高鹽飲食會誘發兒童發生心血管疾病、上呼吸道感染、鋅缺乏癥的風險增加。

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。不過,這個5克食鹽并不是單純指烹調時使用的食鹽,而是一天的飲食中,攝入的所有食鹽總量;醬油、豆醬、味精等調味品中的鹽也要算在內,天然食材和加工食品中含的鹽也不例外。成人每天鹽攝入量低于5克有助于降低血壓和患心血管疾病、腦卒中、冠心病的風險。降低鹽攝入量的主要好處就在于可以減少高血壓疾病的發生。
首先,使用限鹽勺,幫助控制用鹽量;炒菜時臨出鍋再放鹽;多選用本身味道濃郁的食材,比如西紅柿、香菇等,轉移單純對咸味的依賴;使用香醋、辣椒、花椒等調味料提味;使用新鮮的蔬菜和鮮肉,少用腌制食品;多吃富含鉀的食物,如海帶、紫菜、木耳、山藥、馬鈴薯等,以抵消過量攝取鈉的危害;必要時對兒童吃的食物進行單獨烹調,幫助兒童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。
其次,購買包裝食品時,應注意看配料表和營養標簽。不買、少買含鹽量高的食品,同類食品要選購含鹽量低的。
再有就是減少外出就餐、少吃外賣,這是減少食鹽攝入量的最好途徑。如果在外就餐,可主動向服務員提出低鹽、少油的需求。
低鹽飲食是一種健康態度和健康生活習慣,大家一定要控制好鹽的攝入量,不要因為貪圖一時口感,而影響身體健康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