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沉香,千年悠悠,穿過這條壯麗險峻又豐茂傳奇的鹽馬古道,我們就進入了山好水好的普洱。
普洱,地處云南省西南部,氣候復雜多樣,是眾多動植物理想的棲息繁衍場所,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“綠海明珠”,這里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地區。
今天,鹽寶帶您走進普洱,了解普洱的生物多樣性。
首先,鹽寶帶您走進普洱國家公園。
普洱國家公園(資料照片)
公園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7.45%,園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,目前已知有蕨類以上的高等植物2100多種、動物800多種。自公園建立以來,直接保護原始森林2.2萬公頃,推動周邊地區退耕還林面積增長25%。同時,動物也獲得了優質的繁衍棲息地。
隨后,鹽寶帶您到大象專屬食堂“普洱亞洲象食物源基地”看一看。
食物源基地覓食的亞洲象(資料照片)
在普洱,生活著180多頭野生亞洲象,數量約占全國整個亞洲象種群數量的46.76%。亞洲象主要以甘蔗、玉米、竹子和香蕉等農作物為食,同時它們的活動也對山區群眾構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,基于這樣的背景,普洱市規劃在全市建設亞洲象食物源基地規模達1萬畝以上。基地的建設,使亞洲象活動相對集中,減少了農作物損失和人象沖突,更落實了亞洲象的保護措施,加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。人們在這里與象為鄰,人象和諧共處。
(北遷亞洲象到家了 圖源: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)
2021年4月,17頭野象從墨江縣一路往北遷徙,長途“旅行”, 2021年9月10日1時,在云南省級指揮部助遷指揮下,渡過阿墨江和把邊江湍急的河水,回歸傳統棲息地寧洱境內。北移南歸,人象平安,為人類提供了一次高品質科學宣傳與探索之旅,更是一次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見證。
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,聯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(CBD COP15)將在云南昆明召開。普洱是云南重要的生態體系組成部分。云南鹽業也積極投身其中,充分發揮國企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切實履行社會責任,推動普洱鹽礦生產方式綠色化,恪守環保標準,為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貢獻自己的力量。